宣称1元投保的健康险“魔方业务”,为何被监管提示风险?
2023-08-08 09:13:11

“每个月保费1、2块,最高6元,最高600元保额……”在拥有53.9万点赞数的直播间里,主播正不遗余力地介绍一款“一元保险”,并引导短视频平台用户投保。

“***用户来了”的消息在直播界面左下角不断轮动,“我投保怎么要152元”、“我投保升级保费怎么要780多”、“主播你不看留言屏吗”等留言被淹没在该直播账户的投保指引留言中。

可惜,萧萧也没有关注到。

几乎天天经受一元医疗险广告“洗脑”,稍加一点好奇心驱使,以及直播间主播极具吸引的推荐语……近日,萧萧还是“入坑”了常在短视频APP上投放广告的“一元保单”。

在主播介绍下,她得知该产品投一个月保一个月,一年12元月扣,当晚便花费一元投保。

可到第二天,“一年12元月扣”的投保计划便落空了。保费因一通电话从1元/月“升级”到了68.8元/月。

当天早上一个010开头的号码来电,告诉她该医疗险的升级版更好,并发给萧萧一个链接,便挂断了电话,它的“一元保单”也在没有“确认”的情况下直接升级了。

感觉被欺骗的萧萧决定退保,可却被告知需要提供身份证,这让她对这一系列操作的合规性产生怀疑。

萧萧并非个例。在保险业界,从业人员一般称上述操作为“魔方业务”,是部分互联网保险的一种营销手段。

目前,监管方也已留意到“魔方业务”,部分地区已明文提示不得开展此类业务。

何为“魔方业务”

所谓健康险“魔方业务”,主要是指在投保过程中保险方增加了一道流程链路简化的“保单批改”流程,以低价产品引流后再引导用户升级保单,导致消费者对于“升级”这一过程产生较大质疑。

“一般以一个价格低、保险责任窄、免赔额较高的低门槛的产品,特别是医疗险产品,吸引消费者投保,实际上,这类产品理赔门槛高,在产品设置上有一些坑,当消费者受低价等因素吸引投保后,会跳出一个高价升级版产品界面,在并未明确说明介绍或简化产品信息等情况下,让用户选择是否升级产品,进而实现‘保单批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

对于“保单批改”这一流程,他进一步举例称:“原有保单里面可能有多项条款,这个产品在报备时,有A、B款,其中A款可能价格较低,B款价格较高,这种营销方式就是通过A的低价获客,然后让用户在投保过程中通过‘保单批改’形式升级到B款。”

而魔方业务最受质疑的地方恰恰在于“保单批改”过程中并未充分告知消费者产品详细信息,并通过简化投保链路,仅向客户呈现一个简单的页面,提供一个简单的“yes”or“no”的选择。

“在‘保单批改’过程中,如果能做到内容显性或说明充分,其实这样操作也问题不大。但‘魔方业务’则简化成了一个升级的选择,而升级的弹屏界面较小,信息呈现也没有特别充分,所以用户在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多次确认的流程下,造成用户升级简单,但实际上并不太清楚升级意味着什么的情况。”

据了解,这类医疗险往往是短期月缴产品,升级后的保费会大幅增加。“首月几块钱,升级后几十块,消费者会对保费的形成产生疑问,有些用户可能搞清楚了,有些用户可能就仅关注到升级产品,但并未关注价格的上浮。”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遭监管频频点名有何风险?

“魔方业务”已引起监管注意。

据了解,魔方业务兴起的时间并不长,目前还不到一年。“‘魔方业务’是去年下半年开始兴起,到今年上半年,量级不断增大,所以现在应该是引起监管关注了。”上述业内人士透露。

近日,记者获悉,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向深圳各财险公司下发《关于个别短期健康险业务中存在问题及相关风险的通报》(下称《通报》),直指“魔方业务”,并要求辖内财险公司不得开展任何类似业务。

《通报》显示,近期,个别财险公司为发展短期健康险业务,将低保费、低保额、高免赔的医疗险、重疾险或免费赠送的低保额、高免赔重疾险作为“引线”保险方案进行获客,进而引导其“升级”投保常规医疗险或重疾险。

据介绍,这类业务主要与经纪公司及与其有关联关系的技术服务公司开展合作,通过互联网平台以广告推广方式销售。

事实上,今年4月,原深圳银保监局财产保险监管处便下发了《关于健康险业务开展情况的调研通知》,并开展详尽摸底调研,要求已开展该类业务的公司于5月6日下班前通过监管事项跟踪反馈系统反馈。

被监管频频“点名”背后是“魔方业务”对健康险行业造成的严重声誉损害,导致用户信任度下降。

一方面,“魔方业务”会造成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投诉增多,尤其是在投保链路简化下,投保人对保单内容并不了解情况,对价格的疑问增多;另一方面可能造成财险公司退保率提升,保费波动增大,不利于经营稳定。

“如果后续应收保费没收到,它会带来进行核销扣减这些工作,包括退保也要扣减,所以就会造成这类产品升级后单均很高,单均可能上千,应收年化保费就比较大了,然后这类业务就会造成后续的扣费也会很高,因为相当于你本来一张单子一个月扣比如10 块钱、20块钱,最贵一张单子要扣100块、200块,那扣失率肯定也是很高的,所以也引发退保高、扣失高、投诉高三个问题,最终会造成保费波动比较厉害。”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通报》也指出,“魔方业务”易引发经营数据非正常波动。此类业务签单即确认全部保费收入,以互联网方式展业保费规模短期迅速扩大,但受高退保率影响易出现持续负增长。

同时, 高退保率存在涉众风险。“魔方业务”退保率相较其他普通短期健康险业务高出超三十个百分点,易引发大量投诉举报甚至群体性涉稳事件。 

除了产品开发管理不合规、营销宣传不规范、业务经营管理粗放等问题外,《通报》还指出“魔方业务”费用问题极为突出,包括变相支付手续费、支付不合理保证金费用等。

为何点名个别财险?

记者注意到,被监管点名的保险公司为个别财险公司。

上述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魔方业务”只有财险公司在做,人身险公司不做这个这类业务。

“由于人身险和财险的保费统计口径存在差异,人身险报给监管的是当年度的实收保费,财险公司是报保单合同里面呈现出来的应缴年化保费,因此冲保费规模,对人身险公司没有意义。”他表示。

“魔方业务”之所以出现,是部分险企为了获客,维持保费规模,背后则是近年健康险行业增速的放缓。统计数据显示,从2020年开始,商业健康险增速下滑趋势明显,至2022年健康险增速跌至2.4%。

“在健康险业务调整时期,部分保司还是想追求较大的突破,想继续保持业务增长,通过‘魔方业务’吸引客户,但这种方式比较激进。”上述人士表示。

然而激进操作后,财险能收获多少真实收益仍存疑。

“这种玩法,对于保险公司的真实收益也很少的。一方面,客户留不住,真正留下的客户比例是极少的;另一方面,通过大规模投放广告,广告成本较高,最后能否回本需要底气。据了解,个别保司为了刷保费规模,通过激进方式获得的真实收益难以覆盖成本,可能成本几年都拿不回来,这种部分的业务肯定是不赚钱的,且风险太大。”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健康险长期化成趋势

尽管目前市面上的百万医疗险仍以短期为主,但近年来,医疗险产品开始往长期化趋势发展。

据毕马威生命科学咨询团队分析,为满足患者长期医疗费用报销需求,保险公司从2019年开始相继上市长期“百万医疗”保险,并表示,经多年的赔付率数据积累,未来预计将开展更多、更长期的医疗保险。

据了解,长期医疗险与短期医疗险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具有保证续保条款,所谓保证续保条款,是指在前一保险期间届满后,投保人提出续保申请,保险公司必须按照约定费率和原条款继续承保的合同约定。

据业内人士介绍,保证续保能为客户提供一个持续稳定的保障。

时间回溯到2022年6月,原银保监会作出《中国银保监会关于易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破产重整的批复》,原则同意易安财险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同年7月,北京金融法院裁定受理易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重整申请。这一事件让业界“保险公司不会倒闭的神话”彻底破灭。

彼时,“破产后保单理赔怎么办”受到业界关注。据了解,易安财险在2020年被接管前,销售的保单主要是短期健康险、短期意外险,这些保单的有效期一般为1 年期,因此在接管期间大部分符合条件的保单已完成理赔。

但这件事件也让部分消费者意识到投保短期健康险存在断保风险。如果投保的短期医疗险没有“保证续保”条款,遇到险企破产、保单停售,又不幸在投保期间生了大病,便难以再购买新的医疗险。

因此,在需求端上,消费者对于医疗费用报销需求是偏向于长期的,并更偏好长期医疗险;另一方面,在供给端,险企基于多年的赔付率等数据积累,风控能力提升,渐渐开始提供长期医疗险。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周妙妙、秦悦

相关热词搜索:1元投保,健康险

上一篇:“零钱组合理财”AB面:产品每日赎回额度高 暗藏集中赎回风险
下一篇:只有先不还,才能还得清?起底金融黑灰产“债闹”陷阱